家課政策
(一) 課業的目的:
- 學生層面
- 讓學生鞏固所學,加深對課題的理解,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及難點;
- 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為學習新課題作準備;
- 啟發思考,培養好奇心及積極、主動探索日常生活問題的態度;
- 應用所學,延展學習,建立自信及培養自學能力。
- 教師層面
- 評估學生在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各方面的表現;
- 找出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和可改善之處,提供適時回饋;
- 回饋課程的規劃與實施。
- 家長層面
- 了解學校課程的要求、子女的學習進度和特質,從而與學校作出相應配合;
- 為子女提供適時的支援和鼓勵。
(二) 課業設計的原則及理念:
- 課業設計須緊扣學習目標,促進學生學習;
- 布置不同類型與方式的課業,如具挑戰性、富趣味、生活化、重思維及協作等,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 避免無意義和機械式的操練或抄寫;
- 設計分層課業予不同能力的學生,如提供適當的學習提示或容許部分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以其他方式代替書寫,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用不同學習資源,如電子學習資源和平台,推動學生進行自學及促進學習的評估;
- 善用長假期安排學生進行「暑期自學計劃」,以代替傳統的書寫課業及補充練習。學生按自己的興趣在不同範疇中選擇和設定合適的目標,從實踐計劃的過程中發揮創意、發展或提升技能及自學能力;
- 考慮家課質與量的平衡,為學生創造空間,讓學生在課後有餘暇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發展個人興趣,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全人發展。
(三) 運作及安排:
- 同一班別的科任協調家課的分配,避免集中於同一天布置大量家課;
- 教師安排課業時,須提供充分的指導及說明,讓學生清晰教師的要求和明白完成課業的方法;
- 教師於課堂完結時,讓學生完成部份的家課;
- 在上課時間表中設有下午導修課,安排各科任教師輪流於導修課指導學生完成大部份甚至全部的家課;
- 定時監察學生做家課的情況及統計完成家課數據以作跟進,為有需要的學生作課業調適及提供支援。
(四) 課業跟進及回饋:
- 給學生具體而具建設性的回饋,協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強、弱項,懂得如何改進自己的學習表現,才能提升學習成效。
- 多勉勵及讚賞學生,肯定學生為改善學習而付出的努力,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建立自信。
- 同儕回饋:學生學習如何評價自己及他人努力的成果,有助培養他們欣賞他人與接納不同意見的正面態度。
- 學生自評:了解個人學習進度,明白自己的不足,從而調節學習計畫和策略。
- 家長參與回饋:有助學生從多角度了解自己的學習表現;而家長的肯定及支持,可激勵學生奮發進取,並促進親子關係。
(五) 監察及檢討:
- 由校長、課程發展副校長、課程統籌主任及科主席負責監察,務求協調各科在不同班級的家課分配。
- 學校每學年向家長進行問卷調查,蒐集持份者對課業政策的意見及建議,作為學校修訂及優化課業政策之參考。
- 透過家長會向各級家長及學生詳細解釋課業政策、目的及具體實施安排。
- 課程組與各科定期進行會議檢視及優化課業政策,以促進學生學習及配合學校發展的需要。